当前位置:首页> 展会新闻

烟台造钻井平台"扎根"南海 可满足"苛刻"要求

时间:2012-07-04 14:28 来源:大众日报 点击:

烟台造钻井平台"扎根"南海 可满足"苛刻"要求

    烟台市芝罘岛码头,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正在建造中的自升式钻井平台(7月3日摄)。

    进入新世纪以来,海上石油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不久前,在南海区域,“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已开始进行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而在烟台海边,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烟台中集来福士)为中海油服承建的第四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也开工建造。作为国际海工装备市场上的高端产品,这第四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标志着烟台海工装备高端制造业已“游”向深海。

    目前,烟台中集来福士手持订单25亿美元以上,主要客户包括如中海油服、巴西沙因公司、意大利Saipem公司、英国BP公司等,其产品涉及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浮式储油船、起重船、铺管船等,在建造规模上属中国最大的海洋工程制造基地。

 

     可满足南海“苛刻”要求

    7月3日正式开工建造的中海油服“兴旺号”,是烟台中集来福士为中海油田服务公司承建的第四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此前交付的三座平台已陆续开往挪威北海,进行勘探作业。

    挪威北海油气田,是全球海况最为恶劣的海上油气田之一,该区域海水温度低且常有恶劣天气,海浪有时会超过20米。因此,钻井平台要想在挪威北海安全作业,需要满足国际上各主要船级社制定的相关规范,其中就包括全球最为严格的挪威资格认证。

     而烟台中集来福士建造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能满足这些“苛刻”的要求。据公司总裁于亚透漏,此前交付的三座钻井平台已有两座驶抵挪威,其中最早交付的中海油服“先锋号”,2012年5月在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所有的29座平台中,综合绩效考核位列第一,被评为“5月月度平台”。“这证明了此系列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设计指标,已满足全球最严格的海工设计规范。”于亚说。

    此次开建的钻井平台与交付的前三座相比,性能参数都有相当程度的提高。中集来福士项目总监邵会良介绍说,“兴旺号”的最大工作水深为1500米,最大钻井深度为7600米,可变甲板载荷为6000吨。这三项指标分别比之前提高了750米、100米和2000吨。

    中海油服副总裁曹树杰从平台使用方的角度认为,此系列的钻井平台可满足南海大部分区域的作业要求。“从海况复杂程度上,南海与北海差不多,满足北海作业要求的钻井平台,也有能力在南海进行作业。”

 

    成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龙头

    据了解,近两年来,烟台中集来福士已经连续交付了6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数量位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它也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批量交付能力的企业。对此,公司总裁于亚也自信地告诉记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代表性产业,烟台中集来福士在此领域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要打造领先全国的海工装备制造业,需要的是一系列的高标准要求。中集来福士项目总监邵会良认为:“企业至少要达到三个方面的要求,才能迈入这个高端制造领域。”

    技术规范首先是国内企业所遇到的一个难题。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技术规范,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普通商船。国际海工装备市场为需求导向,需要按照船东方的要求进行研发。中集来福士在第一座半潜钻井平台的项目设计建造过程中,发生了超过300项技术变更,其中船东方就提出了165项,建造过程困难重重,这被邵会良认为“是交了巨额学费”。而在采购管理和生产、组织、调试方面,企业也需要一系列的适应和改变。

    经过多年的发展,烟台中集来福士已逐渐具备了较先进的海工装备高端制造能力。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周期较长,烟台中集来福士在建造时采用了全新的陆地建造模式,有效地缩短了工期。在技术研发方面,其已能在基础设计上与船东方互动,并在详细设计上大量参与。“虽然烟台中集来福士的国内技术团队以‘80后’的年轻人为主,但通过多座平台的锻炼,他们已经成为一支成熟的研发力量。”技术经理杨忠华说。

 

     将打造海洋工业园

     “全球化产业”是被烟台中集来福士高层频繁提到的一个词汇。于亚便认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化产业,它有一条全球供应链。从设计到采购,再到生产,都是一个国际参与过程。在来福士,就有来自十几个国家的技术人员服务于建造过程,他们的工作语言也是英语。

     而在全球化产业的背后,于亚也承认,“目前,在海工装备高端制造领域,国产化的程度并不高。”

    但这并不意味全球化的产业对国内经济没有拉动力。据于亚介绍,仅在烟台当地,就有400多家企业服务于中集来福士,其中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便是它的一个材料供应商。

     目前在烟台,烟台中集来福士已经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三个建造基地”的战略布局。作为其技术中心的海工研究设计院,投资超过1.5亿元,规划打造成为包括技术研究中心等9个中心和3个实验室在内的全国海工总部。2010年7月被国家能源局授予“国家能源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研发(实验)中心”,其推出的“海洋装备总装建造技术研究”的课题也得到了工信部和财政部的共同支持。于亚告诉记者:“未来还将在烟台打造一个海洋工业园,这样对当地经济的拉动就会更加明显。”

    随着海洋石油开采的快速发展,海工装备高端制造业也呈现出上升势头。业界普遍认为,在国际油价和海工装备高端制造业之间存在着一个正相关的关系,而近几年海工装备高端制造正处在一个繁荣阶段。“再加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等政策优势,烟台海工装备高端制造业有望继续取得新突破。”于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