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化学、中石化LNG、壳牌、奥德费尔都一一聚拢而来,“油头—化身—轻纺尾”完整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天津滨海新区石油化工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来,产业规模不断提升,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今年上半年,示范基地完成工业总产值1665.3亿元,同比增长3%,占滨海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2%。
滨海新区石油化工产业示范基地紧紧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完善项目储备库,围绕产业链,依托大炼油、大乙烯提供的基础原料和产业基础,拓展产业招商、项目招商等形式,积极引进项目流、资金流。截至2012年,示范基地已引进40余个大项目,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13个,共吸引投资847亿元。2013年,示范基地又吸引15个项目。
在引进项目同时,示范基地不断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建成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渤海化工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天津灯塔涂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石油集团技术中心分中心、中国石油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等1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和天津市化学试剂技术工程中心等50家市级研发机构,为石化企业在产品研发与运行、质量保障与测试、管理与综合服务、资源共享与运用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服务,有力提升了示范基地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2012年,示范基地R&D投入达到2.5%以上。
大项目好项目的不断引进,使基地的产业集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大石化,加快原料多元化及低碳化,促进传统盐化工产业改造升级和高端石化产品集群发展,加快推进石化产业向下游深加工发展,与轻工纺织、橡塑加工等产业形成有效对接,初步构建了“油头—化身—轻纺尾”的完整产业链;基地已形成以南港工业区石化园为发展核心、渤海化工园和大港存量石化产业集群两大石化产业园区为辅的“两港一园,港化一体”的空间布局。
基地通过“上大压小、以新代旧”等手段,重点企业和产品的节能减排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特别是新建项目增加的排放总量全部通过削减原有存量的排放量解决,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按照《天津市滨海新区石化产业规划》,南港工业区石化产业园将被打造成为世界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和能源基地;渤海化工园重点控制规模、优化完善调整;大港存量石化产业集群重点在现有大炼油、大乙烯基础上控制规模、优化提升、发展石化服务业;城区内分散的化工企业,按照淘汰落后、集聚转移的原则,引导企业逐步向南港工业区石化产业园集聚转移;下游接续产业,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主要集中布局在轻纺经济区。未来,滨海新区石油化工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将打造成为国家能源储备基地、世界级生态型石化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