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记者从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获悉,国家973项目《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以下简称项目)获得重大理论技术进展,不仅提升了世界火山岩理论研究水平,而且推动了我国火山岩研究形成先行优势,对支撑我国火山岩勘探开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以前是绕着火山走,现在要迎着火山上。”项目首席科学家之一、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陈树民表示。项目历时5年潜心研究,基本建立了火山岩油气藏理论体系,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火山岩油气藏识别评价技术方法,初步查明我国东西部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
火山岩蕴藏着巨大勘探潜力,目前已在世界20多个国家300余个盆地发现火山岩油气藏或油气显示。但由于缺乏理论支撑,实际探明率较低。
项目为松辽、准噶尔、三塘湖盆地指明了10个油气有利目标区和一批重要勘探目标。此外,火山岩作为储层不仅在爆发相存在,而且在溢流相更广泛存在的观点,以及对于风化淋滤的认识都为我国火山岩勘探指明了方向。
项目于2009年启动,2013年年底结题,是973项目开展以来首次由基层企业牵头实施的项目。项目依托中国石油集团开展,大庆油田为牵头单位,油田生产单位和科研人员作为首席科学家。课题承担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课题协助研究单位包括辽河油田、吉林油田、东北石油大学、科技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