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PX项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出,国人“谈PX色变”。但是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赵俊贵看来,片面强调PX等化工产品的危害性是不正确的。“很多人认为化学工业是城市环保问题和资源利用问题的制造者。但不少人也忽略了一点,即化学工业也是资源和环保问题的解决者。”赵俊贵如是说。
赵俊贵认为,公众对PX的认识存在误差。PX不仅不是洪水猛兽,而且就像现代社会离不开汽油一样,也离不开PX,它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全球每年生产的3000多万吨PX,绝大部分都成为聚酯纤维的原料,大量的聚酯纤维被加工成服装。PX不仅与人们的衣着有关,它也是可以直接入口之物,比如药物胶囊,PX就是原料之一。
“就石油化工整个行业来说,PX并不是最毒的。”赵俊贵指出,根据化学品安全说明书,PX属于低毒类化学物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PX定义为第三组致癌物,即现有的证据不能证明其对人类致癌。
“主要是化工企业、专家学者与公众缺乏沟通机制。”在拜尔材料科技分论坛上,赵俊贵呼吁化工企业、化工专家利用多种渠道向公众传播正确的化工知识,让公众获得充分的信息。
上海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周敏浩也认为,目前我国化工产业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第一就是相当多的企业不重视安全环保的要求,安全事故不断。我们很多企业无组织排放,不达标排放,甚至偷排,严重危害了人的生存和安全环境,也是人们对化工的存在感到害怕。原因之二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群体事件的发生。我们走访了很多地方,了解到主要是各种利益的交织使得化工行业成为矛盾的突出点和宣泄口。所以各地的化工项目引起社会危机,实际上是各种心态和集中因素的反映。”
上海化学工业园区是国内最早设立的化工专业开发区,吸引了国内外一流的化工企业落户,基本形成以乙烯为龙头的化工产业,成为全球知名化工企业最多,经济全球化最高的化工专业开发区,2013年总的销售收入突破一千亿人民币。
周敏浩介绍,国外不少化工区和居民区是零距离接触,没有国内环保部提出的所谓控制带、缓冲带、防范带。因为国外化工区周边的居民基本上都是企业的员工和员工家属,都是利益相关者。而我国现在开发者和基地建设都是征用农民的土地,周边居民没有利益关系,缺乏对发展化工环境的培育。
周敏浩透露,上海化学工业园区准备让园区内的企业拿出部分股份卖给周边农民,让农民成为园区的股东,联手企业筹建化工区责任关怀协会,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大陆城镇化率已达53.73%,较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40多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也引发了包括污染与能源紧缺在内的诸多挑战。2014年3月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以提振整体增长为目标,并同时承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
“中国化学工业存在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也只能用发展和改革的问题解决,不能麻木不仁,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走绿色发展道路。”赵俊贵指出,未来化学工业的发展任务就是向绿色化学工业转变,努力实现原料的安全化、反应过程的可控化,工业流程信息化、排放流程化,充分利用每个因子,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安全和污染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