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全国首次管道气竞价交易开展成交价上浮20%

时间:2017-09-13 16:31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点击:

天然气价改再进一步 尝试市场化保供

天然气价改再进一步。9月12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进行了全国首次管道天然气竞价交易试点,全天全部900万方天然气均以最高价成交,较基准门站价上浮20%。

业内人士表示,在“煤改气”等如火如荼的开展下,我国天然气供需开始紧张,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限气,冬季保供形势严峻。在此之下,国家发改委多次召开保供协调会,管道气竞价交易意味着通过政府协调保障民生基本需求和通过市场配置保障市场需求的“两条腿走路”格局正式出现,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奠定基础。

2017年以来,尽管1月份天然气需求增长有限,个别地方甚至没有增长,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从2月份开始,天然气需求都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出现了淡季不淡的新特点。发改委运行快报统计显示,7月份我国天然气消费量178亿立方米,增长23.3%。1至7月,天然气产量8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天然气进口量49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8%;天然气消费量132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6.2%。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环保压力加大,“煤改气”工程纷纷上马,进入下半年,天然气供需形势开始趋于紧平衡,同时国际市场上天然气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国内已经完全市场化了的LNG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在日前的一个内部研讨会上,与会人士认为,无论今年是冷冬暖冬,冬季保供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卓创资讯分析师郄婧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9月上旬山东地区受储气库进气影响,部分地区城市燃气开始限气,而近期华北、西北、西南部分工厂均出现不同程度限气,今年LNG工厂限气时间明显早于往年,预计冬季供需形势更加严峻。

国家发改委多次召开煤电油气运冬季保供协调会,最近一次是在9月6日。“多年的实践证明,靠行政手段,全面调节市场供需的方式不仅后遗症多,也已经难以为继。这次会议明确了保供行业的顺序,提出在确保基本民生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解决保供问题,要求价格部门出台保供时期价格政策。”有参会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事实上,在此之前,相关基础已经奠定。8月30日,发改委在公布的《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的通知》中提到,鼓励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和用户积极进入天然气交易平台交易,所有进入上海、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公开交易的天然气价格由市场形成。同时,发改委还核定了13家天然气跨省企业的管道运输成本和价格,核定后的这13家企业管道运输平均价格比之前下降15%左右。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开展管道气竞价交易试点就是这一政策的落实,这意味着,通过政府协调保障民生基本需求和通过市场配置保障市场需求的‘两条腿走路’格局正式出现。将为形成公允的天然气市场价格,为推进价格市场化奠定基础。”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副总经理付少华表示。

按照要求,交易低价为各区域基准点所在省(区、市)的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最高成交价波动幅度不超过底价的20%。而12日上午,总计挂出40单,气量400万方,全部成交,成交价格均为2.5元/方,可以说是最高价。经过多轮竞价,最终鲁豫皖苏等四省43家用户成功摘单,成交92笔,单笔成交量最大的是35.5万方。下午挂出2笔可拆分竞价单,分别是200万方和300万方。 付少华透露,本次竞价交易试点的气量,是中石油在保障正常计划供应外,增加供应的计划外气量的一小部分。今后将积极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气源,扩大市场供应。下一步,交易中心将和有关部门、上下游会员单位一道,对竞价交易进行总结和梳理,进一步完善交易规则、交易合约,交易系统和风险控制措施。此外,还将根据市场供需形势变化,创新挂单模式、合理设计交易合约,创新交易模式来满足下游用户的需求,体现市场供求关系,营造健康规范、科学有序的市场机制,形成更加公允的市场价格,为即将开始的冬季保供、为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价交易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