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江汉油田:把未动用储量打造成潜力增长点

时间:2019-04-08 11:00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点击:

“对比中石油相似区块,可以利用新型非放射性示踪监测技术,精细地质描述,优化注水方式,突破滩坝砂难动用储层开发工艺技术瓶颈。”近日,来自北京大学工学院的专家教授与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科研人员一道,围绕建立区块技术共享风险承包示范区进行合作交流。

清河油区位于东营凹陷的边缘,历经32年开发,稳产增效难度不断加大,储采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未动用储量具有埋藏浅易出砂、层薄、油稠、中低渗等特点。”清河采油厂地质专家、动态分析高级专家张再昌介绍说,油品不占优,区域受限制,让未动用储量实现有效开发难上加难。

产量是采油厂生存发展的根基,让未动用储量“动”起来,是企业充实“米袋子”的紧迫要求。清河采油厂牢牢抓住增加SEC经济可采储量这个“牛鼻子”,以深化油藏认识、优化配套工艺为主线,开展油藏特征精细解剖、工艺针对性分析及优化改进,形成未动用储量不同类型油藏有效动用技术对策。

深化地质认识,效益排序,优中选优

滩坝砂是清河油区的主要沉积类型。“坝砂呈土豆状分布,如同千岛湖。有的地方间隔两三百米,地下储油层厚度就从5米变成了1米。”张再昌说,由于储层变化快,物性差,资料解释难度大,如何对油藏精细描述一直困扰着他们。

摸清地下情况,才能真正找到油藏开发“甜点”。去年以来,科研人员加强钻井、测井等资料分析研究,井震结合,建立不同测井相的地震波形特征,形成了以波形指示反演为手段的“滩中找坝”技术。并根据老井试油试采资料,精细刻画各层圈闭形态及展布范围,实现对砂体厚度的预测,优选储层优势发育区。

从岩性、开发方式、储层物性等方面入手,科研人员将未动用储量划分为三大类,六个亚类。从储量规模、品位、开采难度、技术适用性等4个主控因素入手,运用统计法类比分析,结合评价模型,以经济效益指标为指引,进行区块开发潜力梯队筛选。

“评分大于60分、内部收益率在10%,可以直接产建动用;评分大于40分,内部收益率在8%以上,先评价再动用;评分小于40分,内部收益率在8%以下,技术攻关或暂缓实施。”地质研究所副所长黄中歌说,去年他们与胜利油田合作,深化滩坝砂地质认识,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面27-斜7评价井热采后达到了商业开发要求,随后论证新增产建井位2口。

加强联合攻关,创新思路,对症下药

在沙子岭区块地下1250~1700米处,纵向分布着多段含油层。“千层饼”里找油难,开采更难。“由于层多、层薄,过去采取笼统压裂的方式,层系间压裂造缝长短不一,作用力不均衡,油井产能递减快、累产低。”清河采油厂工艺所高级专家胡勇说。

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对症下药,“山穷水尽”就会迎来“柳暗花明”。在M14区块,地层出细粉砂严重影响储层改造效果。“直径0.07~0.1毫米的细砂最难防。”胡勇说,采用传统工艺能防住地层砂,但会出现防砂后液量下降的弊端,造成产能递减快。去年以来,工艺人员借鉴胜利油田类似区块成熟经验开展工艺优化工作,变“防”为“疏”, 排砂与改造并重。面14区沙四段4砂组4口井采用新工艺,投产初期日产油7吨,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5.2吨。面27-X7井热采下泵后,获初期日产油10.5吨的好成绩,成功打破了该区块储量长期无法有效动用的僵局。

突出示范引领,引智借脑,加快突破

在面138区块,储层更薄,原油更稠,科研人员与工程单位正在开展水力喷射径向钻井射孔试验攻关。“采用新技术,钻井、建井周期可以缩短3~4天,降低开发成本58万元。”地质研究所静态室主任李晓华介绍说。

在面120区块,属于特稠油,“冷采不出液,热采无效益”成为开发难点,以“高分子降粘剂+电阻加热降凝”为代表的攻关技术正在抓紧实施。

加快未动用储量有效动用,落实产建有效接替阵地,依然有诸多难题待攻克。“我们今年创新技术管理方式,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与江汉、胜利工程院、高校、工程服务单位合作攻关,打造采油工艺技术集成示范区,建立技术共享风险承包示范区,加快突破工艺技术瓶颈。”清河采油厂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国家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为契机,他们加大中低渗储层改造、稠油开采增效等配套技术攻关力度,努力实现老油田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