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贸易正在超越简单的“互通有无”,迈向升级跃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石油贸易升级跃迁的内容主要为质优价廉原油进口越来越多地替代国产原油,中国则日益成为国际性炼油加工中心;同时,随着石油储备、转运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港口作为东亚区域石油贸易枢纽的功能也将逐渐浮现。
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进口原油替代国产原油是中国的长期趋势,初级产品熊市又在推动这一进程提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国石油资源禀赋不佳,品质较差而生产成本较高,在初级产品牛市时期,进口油、国产油价格相当,采用国产油不至于抬高下游制造业和其它产业,反而有助于抑制进口油卖方漫天要价;但到熊市时期,国际市场油价甚至往往大幅度低于国内许多油田生产成本,只有以低成本、高品质进口原油替代高成本国产原油,才不至于损害下游制造业和其它产业。毕竟,对于中国这个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而言,制造业和由此衍生发展而来的现代服务业才是国民经济真正的基础。
近几年,中国原油进口高增长与国内生产低增长并行,2016年进一步发展到国内原油生产锐减而进口高增长。2010-2015年间,中国国内原油年产量增幅在0.2%-6.8%之间,多数年份未达到2.5%;原油进口量增幅则在4.0%-17.5%之间,其中2011年原油进口量增幅(6.0%)是生产量增幅(0.2%)的30倍之多。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雪崩,中国原油进口量进一步提速,加上补充战略石油储备需求,2016年1-11月原油进口量高达34465万吨,同比增长14.0%,原油生产则同比锐减6.9%,进口原油替代国产原油的趋势表现之显著,前所未有。
中国原油进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成品油出口增长的拉动。2013年以来,中国成品油出口骤然提速,其中2015、2016年1-11月分别猛增21.9%和35.0%,整个成品油进出口贸易格局也从1994年以来的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
2014年中国出口成品油2967万吨,进口3000万吨,净进口量仅有33万吨;
2015年出口成品油3615万吨,进口下降到2990万吨,净出口625万吨;
2016年1-11月出口成品油4296万吨,进口2526万吨,净出口1770万吨。
与片面要求压缩国内炼油产能和与外国开展“产能合作”(亦即向外国转移炼油产能)相比,开拓成品油出口市场更为可取。毋庸讳言,中国国内炼油“产能过剩”貌似颇为严重:2013年,全国炼油能力利用率为67%,当时有业内权威人士按照当时已经在建的炼油厂计算,判断2020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到9.1亿吨,平均开工率67%。经过两年的“去产能”调控,到2015年,我国炼油产能仍达到每年7.3亿吨,业界高层人士估计2020年炼油产能可达每年8亿吨,每年产能过剩约8000万吨。但国内淘汰低水平、高污染不达标炼油厂是正确的,盲目要求推动企业走出去在海外投资设厂则是错误的,因为炼油厂投资浩大,沉没成本惊人,商业性风险和政治性风险都相当高,对人力资源要求也高,还要经受开放市场下的竞争。相当一部分石油生产国希望增加国内炼油能力,但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这些国家的炼油项目即使建成投产,也难以具备国际竞争力。倘若盲目在海外投资建设炼油厂,未来可能进退维谷。在这种情况下,努力拓展成品油出口市场,包括扩大石油加工贸易,那样对我们更有利,也符合东道国长期利益。在全球性炼油产能过剩格局下,高效率生产者主动“自废武功”是不合理的,公开、公平竞争下的“淘汰赛”更为可取。
事实上,我国已经采取了一些促进成品出口的政策措施。2016年11月4日,国家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提高机电、成品油等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宣布自当年11月1日起,将成品油(汽油、柴油、航煤)等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7%。而且,除了来料加工贸易出口成品油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外,以进料加工贸易及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上述三种油品也不需要征收增值税,只需要征收消费税。目前我国成品油出口约80%是来料加工,在新税制下,成品油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出口也将受到提振。
在2014年以来的油价雪崩中,中国已经抓住时机急剧充实了自己的原油战略储备,预计今后还将进一步提升,从而成为区域内、全世界名列前茅的石油储备大国。从长期来看,中国石油储备扩大意味着中国正在如同美国一样开始具备通过本国原油储备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能力,而石油储备、转运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超过仅仅供应本国市场所需,中国港口作为东亚区域石油贸易枢纽的功能也将从无到有逐渐浮现。这一变动,将带来一系列新的相关产业投资机会。
中国石油贸易升级也必将伴随着企业结构的演化,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等央企巨头之外的地炼企业(国际市场称之为“茶壶炼油厂”)在中国石油贸易中所占份额总体将趋向上升。近年来,国家逐步放开原油进口资质,已授予15家地炼企业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双权”),其中山东独占12家,使得中国茶壶炼油厂成为近两年俄罗斯、沙特竞争中国市场时竞相拉拢的客户,山东省2016年前11个月原油进口额841.68亿元,猛增2.6倍,占同期该省进口总值14.6%,对该省外贸进口总值同期按人民币计价增长6.5%贡献甚多。
地炼企业进入成品油出口市场也是长期发展趋势。按照2015年11月发布的《关于暂时允许符合条件的炼油企业开展进口原油加工复出口成品油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16年有12家地方炼厂申请到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配额,共计获得配额167.5万吨,实际完成总量近100万吨。商务部下发的2017年第一批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配额仅有1240万吨,同比下降40.76%,且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中化获得,地方炼厂未出现在本次配额名单之中,但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整顿,重启只是时间问题,贸易商也普遍预计,2017年出口配额将追平或超过2016年的纪录。
中国石油贸易扩大升级和前些年的高油价不可再现,也意味着东部和海运进口通道分量上升,因为现代超大型油轮(VLCC)运输成本远远低于包括管道在内的陆地石油运输。根据相关报告提供的数据,油轮从沙特拉斯塔努拉(Ras Tanura)至宁波7000公里海运运费为1.25美元/桶,每千公里运费为0.18美元/桶;俄罗斯安加尔斯克至大庆3200公里管道运费则达到了2.41美元/桶,每千公里运费为0.75美元/桶,是海运的4倍多。中国愿意推进本国原油进口来源多元化,但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俄罗斯、中亚和缅甸方面需要作出更大努力以增强本国原油在中国大市场上的竞争力。(作者梅新育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