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4月1日《江苏省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见稿)》加以修改的基础上,“五一”前夕,《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正式出台。5月6日,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会长秦志强表示,这是重塑江苏化工产业新格局的纲领性文件,有利于引导江苏向绿色安全、现代高端化工产业发展。
《方案》提出,要压减沿江地区化工生产企业数量。沿长江干支流两侧1千米范围内且在化工园区外的化工生产企业原则上2020年底前全部退出或搬迁。对确实不能搬迁的企业,采用“一企一策”抓紧改造提升。低端产能大幅减少。关闭安全和环保不达标、风险隐患突出的化工生产企业,限期取缔和关闭列入国家淘汰目录内的工艺技术落后的化工企业或生产装置。
《方案》强调,要严格化工产业准入,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高标准发展市场前景好、工艺技术水平高、安全环保先进、产业带动力强的化工项目。新建化工项目原则上投资额不低于10亿元(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的项目除外)。
对于化工园区,《方案》提出,将对化工园区(集中区)开展再评价,对规模化生产、产业链完备、基础设施齐全、综合管理水平高的确定为化工园区;对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一定产业集聚效应、产业层次较高、管理基础较好但产业链不够明晰的确定为化工集中区;对规模小、产业关联度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环境问题突出和周边敏感目标分布密集的取消化工园区定位,严禁新建化工项目,并大幅压减现有企业数量。
此外,《方案》强调规范化工生产企业管理。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第一大股东、技术负责人等都要参加应急管理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及其授权机构执业能力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秦志强告诉记者,经过反复研讨,目前“靴子”终于落地了。修改后的《方案》核心目标是重塑江苏化工产业新格局,不是不要发展化工,而是不能发展低端落后化工,要建设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循环发展和产业链完善的绿色安全、现代高端化工产业。
秦志强介绍,截至去年底,江苏省共有化工企业4280家,其中规模以上2642家,规模以下1638家,规模以下企业数量占比高达38.3%,产业组织结构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江苏化企约70%仍分布在沿江地区,其中有288家企业位于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岸线一千米范围内;沿江建有31家化工园区或集中区,但沿海三市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只占全省化工行业的23.9%,区域分布也不合理。全省仍有55%的化工生产企业散布在园区(集中区)外,其中沿江地区未入园企业占比达68.2%,苏北地区未入园企业占比39.2%,沿海地区未入园企业有38.1%。
“为此,在江苏进行安全环保整治很有必要。从《方案》可以看出,经过征求意见,省委常委会已经作出调整,突出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化工企业,提出分类施策。但下一步关键是要落实方案中‘综合运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依法依规推进’整治,防止‘歪嘴和尚把经念歪’。另外一些整治原则尚无具体化要求,若在执行过程中层层加码,对行业的影响仍会很大,也有违省委省政府的初衷。”秦志强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