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禁塑对石化行业影响:或大幅度削减石油长期需求

时间:2019-06-11 10:58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点击: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加入“禁塑”行动。

3月27日,欧洲议会表决通过塑料禁令,将自2021年起大范围禁用一次性塑料产品。

在此之前,已有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先后推出“禁塑令”。全球众多企业也在积极开展禁止或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的活动。

2017年,全球共生产了3.48亿吨塑料用以消费。作为最主要的化工产品,塑料消费量约占全球化工产品消费量的一半。

塑料对石化行业未来的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塑料危机

从全球范围看,塑料的问题触目惊心。

据研究机构IHS估计,目前全球约有63亿吨的塑料废品,其中只有9%被循环利用,12%被燃烧处理,另79%被填埋处理或进入自然环境。

世界上有10条河流承载了其中93%的废品,这些河流包括:亚洲的长江、黄河、海河、珠江、黑龙江、湄公河、印度河、恒河三角洲,以及非洲的尼日尔河和尼罗河。

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海洋中已有约1亿吨塑料,约80%来自陆地污染源,其中约40%源自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利宾、泰国以及越南五国,且塑料废品还在以每年500万-1500万吨/年的速度增长。

近期,因在河流、海洋和沙滩上出现的塑料废弃物及大量海洋生物和鸟类的死亡,塑料及生产塑料的化工行业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以及诟病。

2017年,发达国家人均塑料消费量为55-80千克/人,约为发展中国家的20倍,其中,欧洲、日本等最成熟经济体的人均塑料消费量基本饱和在60千克/人。发展中国家人均塑料消费量为4千克/人,并呈现两位数增长,需求还远未达到饱和。

塑料要循环利用已成社会共识,它的三个关键点是收集与分类、处理,以及终端利用。但这三者都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且面临着诸多困难。

收集与分类主要面临着塑料轻质化及材料复合化的挑战。轻质化导致收集同样质量的塑料,需要收集的废品增多,成本增加;材料复合化则导致废品的分离困难。

塑料的处理,则主要承受经济方面的压力。塑料的处理方式主要为物理和化学方法。前者将废塑料清洗、打碎、融化并重新成型,成本相对较低,但产品常含大量杂质,降低塑料的性能并影响外观,只能制造附加值不高的低端产品。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塑料重新转化为单体,此类产品在性能和外观上接近原始塑料,可多次循环反复利用,但过程复杂,技术要求及成本高。

塑料循环在终端利用上也受到诸多限制,食品级、医用级塑料以及一些高性能塑料很难接受循环再生产品。

“禁塑令”的影响

受交通领域技术变革的影响,世界交通领域石油需求增速放缓,并有可能在2030前达到峰值。但化工品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将是未来拉动和维持石油需求的主要动力。化工产品90%的原材料,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

过去十年间,化工行业需求增速及投资回报率均高于炼油,被视为油气公司产品组合多样化以及风险管理的机遇。

但塑料制品弃置管理的失效,在不断侵蚀着公众对化工品的印象。可持续发展行动的宣传,也加剧了塑料的负面形象,甚至对化工项目的“社会准入许可”造成了挑战。

监管部门和公众对塑料废弃物的严重负面态度,将加速全球向绿色清洁技术转型,叠加能源转型、出行革命、能效提高等其他因素,有可能大幅度削减石油长期需求,对油气公司增长预期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禁塑令”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只有找到一次性塑料的代替物,使用可降解、无污染的环境友好型材料,才能制止塑料污染。

现有的替代产品尚处于商业化的初期阶段,生产未成规模,成本普遍较高,性能也难以匹敌。

例如,2017年,可降解生物塑料全球产能仅为200万吨/年,不足全球塑料年需求的1%,价格比普通塑料高出两到三倍,在耐热、耐水及机械强度方面,也与传统塑料制品相差较远。

由于难以在短期内找到质、量、价均具有可比性的替代物,发展中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塑料制品,预计未来二十年,“禁塑令”仍无法阻止全球化工产品需求的增长态势。

乙烷和石脑油依然是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料,易于循环利用的高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的需求将会增加。

“禁塑令”的出台,还将进一步推动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市场需求,创造生物可降解塑料、塑料循环利用、废弃物管理等产业的机遇。

同时,塑料的循环利用将会受到油价的影响。低油价时期,由于原料价格低廉,原始塑料的生产将比循环塑料更有吸引力;高油价环境,则有利于塑料循环产业的发展。(作者:苏佳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咨询中心注册咨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