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江汉油田打破科研成果应用“坚冰”

时间:2020-01-16 11:43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点击:

“今年,我们智能分层注采共完成分采井17口、分注井7口。截止12月24日増油216吨,预计有效期内(2.5年)増油超过1500吨。”12月26日,在坪北示范区分层注采阶段总结会上,江汉油田工程院院长张炜介绍。

智能分层注采技术,并不是工程院刚研发的新技术,该技术自2007年试验成功以来,已经在生产现场经历了12年的应用。但对于一些不能直接产出效益的新技术,出于成本的考虑,在采油厂无法进行规模应用。而类似智能分采分注这样的技术,不规模应用又难以发挥出效果,成果推广陷入窘境。

2019年,江汉油田工程院打破坚冰,秉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围绕坪北油田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开发需求,确定了智能分层注采、套损井治理、示踪剂监测、压裂工艺优化四个项目,固定专项费用,和采油厂共同开展“工程工艺技术示范区”建设工作,有力保障油田效益开发。

坪北油田油井纵向层位多,由于出水层和主力生产层位存在动态认识差异,各层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如何找到主力层系,深度挖掘剩余油潜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科技创新提出新的挑战。

P55-92井于2013年8月投产C4+52、C61,两层合压,生产时递减快,措施作业前日产液1.0t,日产油0.62t。技术人员分析可能有一层未压开,但由于该井井斜大、产量低,环空测试无法开展,储层出力状况认识不清。2019年7月7日,P55-92井下入智能分采管柱后,对油井储层生产情况实施了一次精准的“CT扫描”,生产过程中确认C4+52层不出液。找到病因后,技术人员对症下药,确定重复压裂的方案,该井在压裂后日产液8.2t,日产油2.34t,产量大幅上升。

智能分采工艺在P55-92井的成功应用,给了双方极大的信心。技术人员们结合区块的地质资料及动态分析认识,优选井组、确定了相应的分层开发方案,在P124等多个平台开展井组注采联动试验,以油藏内连片的井组为对象,在油水井两端调整,达到了改善层间矛盾、调整水驱方向、深度挖掘剩余油的目的。

“从单井试验到井组开发,我们对生产层位实现了由点到面的整体认识,找到了油藏连片井组的对应关系,从过去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为现在的全身调理,见到了明显效果。”在谈到示范区建设的内在机制时,张炜说,“过去,工程院的许多成熟技术没有好的平台,不能实现规模应用。现在,依托示范区建设,通过专项费用解决了采油厂的成本压力,新技术得到了大规模应用的机会,不仅解决了困扰坪北油田的老问题,也为这些技术输出到陕北市场奠定基础。”

真金白银丢进去,见不到效果,就意味着投进去的钱打了水漂,新机制对工程院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前我们只盯着仪器、工具,井下仪器动作正常就完成任务。”工程院智能测试研究所赵立帅说,“现在,我们要对井组内各小层生产情况和动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思维方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站在地质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切以最终实现增油增效才算成功,有疗效才是硬道理。”

从只提供技术服务“帮你干”,到带着资金“一起干”,工程院角色的转变带来的是巨大的压力和良好的效果。不只是智能分层注采,在进行的四个项目中,套损井治理、示踪剂监测和压裂工艺优化均取得成功。工程工艺示范区的建立,不仅为老油田开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也为院厂合作探索了一个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