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在坪北油区P45-87、P50-92井,江汉油田2019年套损井治理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坪北油区地下洛河层水源是当地生活用水,选择技术既要考从环保方面考虑,同时要兼顾工艺成本和实施效果。”油田专家、工程院采油所党支部书记邓明坚介绍说。
套损井即套管出现损坏的井,直接影响就是油水井停产,给油田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增加安全环保风险。去年以来,油田紧密围绕生产开发实际,加大套损井治理力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有效提高油水井管理水平,夯实稳产基础。截至目前,开展套损井专项治理122井次,累计生产原油1.59万吨,增注42.9万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造成套管出现损坏的原因复杂,包括使用年限、地质特征,以及射孔、固井、注采、措施、作业等工程施工都会造成影响。”邓明坚说,对于油田来说,各油区的套损主要类型及典型原因各有不同。比如江汉油区地层倾角大,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坍塌及滑动,地层蠕动造成套管损坏,同时地层水矿化度高,对套管腐蚀性大,易造成破漏。八面河油区地层易出砂,容易造成套管弯曲、变形,加上套管损坏导致油井出砂,使油井递减加快,影响油田稳产。
为此,油田以工程技术管理部牵头,油气开发部等部门参与,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撑,采服中心和各采油厂为主要实施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按照“地质上有潜力、工艺上有手段、经济上有效益,生产上可运行”的原则,强化单井效益论证,建立评价模型,优选效益较好、环保风险较大、作业工艺简单的套漏井优先治理,并落实保障措施。
针对各油区不同地质特点,油田突出源头把关,全过程做好套管长效保护技术。针对不同的套损类型及套损井况,油田积极应用成熟、经济、有效、环保的工艺技术进行分类治理。
按照计划,油田今年将对111口套损井进行专项治理,科研人员将进一步加大成熟技术推广和低成本治理技术研究力度,推动油田效益开发。